智能计算巅峰聚首,科技创新人物峰会圆满落幕

作者:yeaher 发表时间:2023-04-18 17:15:00

2023 年 4 月 14 日,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峰会在杭州之江实验室成功举办。会上,DeepTech 于近日发布的“2022 年中国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计算的中国未来。

之江实验室党委副书记赵新龙为大会致辞,对出席的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他表示,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下,之江实验室在智能计算领域进行了科学的谋划、统筹和布局,同时呼吁更多的同行者与之江实验室一道,面向人、机、物三元空间融合,构建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体系,共同探索智能计算未来的发展思路。

图丨之江实验室党委副书记赵新龙

随后,DeepTech 联合创始人兼 COO 张岚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对新晋的入选者们表示祝贺,并介绍了 DeepTech 发起此次评选的时代背景、初衷与重要意义。

据悉,这是 DeepTech 首次针对智能计算行业发布的技术和人才指向标。以面向智能的计算、智能驱动的计算,以及智能、数据与计算驱动的科学发现为中心,此次评选旨在挖掘、遴选实现技术落地、产生实用价值背后的创新人物,让更多青年学者从幕后走到台前,展现智能计算领域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一同推动智能计算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图丨“2022 年中国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与嘉宾合影

随后,之江实验室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孙毅就之江实验室的智能计算人才社区计划做了分享。孙毅首先高度称赞了此次 “2022 年中国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评选,表示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覆盖了计算领域的器件与芯片、先进计算机、软件与系统、平台与应用等多层次计算问题,入选者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对人民生活福祉的关注也令人动容。孙毅指出,人才是第一创新资源,之江实验室对人才高度重视,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相当的成绩。随后,他发布了之江实验室的智能计算人才社区计划,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分享了之江实验室的人才理念,并详细介绍了社区会员的权益和福利,热情邀请业内精英的加入。

图丨之江实验室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孙毅

在接下来的“引领丨计算未来”板块,相关学术带头人对智能计算领域最新成果进行了分享。之江实验室科研发展部部长陈光首先发表演讲,从智能计算的之江定义出发,介绍了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布局和成果,涵盖智能计算的基础理论、芯片与器件、系列计算机、操作系统与软件平台,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智能计算体系。此外,陈光重点分享了之江实验室打造的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是以智能计算+科研范式推动重大科学研究的专用计算装置,目前在计算材料、计算基因、计算制药、计算育种和计算天文领域的探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图丨之江实验室科研发展部部长陈光

随后,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幸以“大模型的责任与挑战”为题做了演讲,介绍了大模型带来的隐私保护、可解释性、价值观、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同时分享了微软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和跨学科合作方面的长期布局。谢幸认为,我们必须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能力评估和价值观对齐等技术的发展,以确保技术能够与社会和谐相处,推动人工智能的负责任发展。

图丨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幸

随后,在峰会的“突破丨青年力量”板块,青年科学家围绕“中国突破”、“青年突破”的主题,分享了智能计算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系统与底层硬件设施的突破与最新进展。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潘发表了题为“基于张量网络的计算”的演讲,介绍了张量网络及其在处理超高维度线性运算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张潘指出,许多科学与工程问题都可以在这一“21 世纪的线性代数”框架内解决,并分别举了在统计物理、生成模型和量子计算机经典模拟领域的 3 个应用案例加以说明。他表示,张量网络可以提供有效的模型并利用先进的计算设备作为一个桥梁来沟通、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

图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裴昊则在他的分享中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生物计算机。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一研究,并分享了他构建的 DNA 神经网络成果,也是当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复杂的人工生化网络。裴昊指出,生物分子计算在分子诊断、智能化学合成、智能药物、智能材料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未来在分子智能、细胞智能和类器官智能领域的发展不可限量。

图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裴昊

作为上午的最后一位分享嘉宾,北京大学研究员孙仲则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数字计算是唯一吗?”,并表示对模拟计算、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新型计算范式来说,“摩尔定律的放缓是摩尔定律开始以来发生的最好的事情”。他分享了自己所研究的模拟计算,并指出其在可计算性前提下,还有着极高并行计算能力、极低计算复杂度和天然存内计算等优势,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丨北京大学研究员孙仲

当天下午,峰会进入了圆桌对谈环节。“圆桌丨计算博弈”板块中,在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所资深研究员周耀旗的主持下,5 位入选者围绕 AI for Science 的趋势与进展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在科研透明度和可重复性的问题上,5 位入选者表示 AI 会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并从 AI 鉴别造假、开放式学术平台数据共享乃至 AI 审稿人等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讨论中,中山大学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教授、副总工程师杨跃东呼吁国内制药行业从业者保持长期主义的耐心,并表示 AIGC 不仅可以设计药物,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生成大量图像、音频等刺激,在未来的精神类医疗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曾坚阳在谈到 GPT 对教育的影响时指出,AI 应能将学习任务繁重的孩子们从重复性的、容易被替代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进行更具创造性的思考或是品质、能力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长聘副教授孙浩则认为,目前 AI 在探索未知科学规律时仍与人类的批判性思考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并期待着出现超越 Transformer 的模型;北京百奥几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加拿大魁北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教授唐建就自己研究的大分子设计生成领域展开说明,表示未来将是图神经网络与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相结合的趋势。在谈到未来愿景时,他相信 AI 结合海量的天文观测数据将推动人类对宇宙规律的探索,从而帮助我们实现太空移民;而北京大学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成则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出发,提出 AI 在情感交流需求方面的巨大潜力,并指出如果 AI 能实现与逝去家人的对话或是给远方亲友以陪伴,也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增长点。

图丨“圆桌 I 计算博弈”

随后,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平台研究中心高级工程专家潘鹏凯主持了“圆桌丨赛博未来”板块,向 6 位业界顶尖科学家和产业代表发问,共同探讨了智能计算在应用场景与商业化方面的创新。在探讨人工智能当前在各自的领域处于什么阶段时,专研类脑计算、类脑智能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国齐表示人工通用智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理想,但是这个理想会随着人类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理解的深入而不断的变化;研究机器学习、神经交互的清华大学副教授眭亚楠则认为,当前的 AI 与人类相比已经达到了专家水平,但从其自身发展历程来说,才刚刚起步,还在婴幼儿时期;关注光电混合计算等先进计算范式的曦智科技首席架构师、软件副总裁张伟丰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并颇有新意地表示,AI“只有在对人类构成威胁时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工智能”;而专注于自动驾驶的北京鉴智科技有限公司 CEO 单羿则将问题拆解到该领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回答,他认为自动驾驶中的传感器 AI 处于小学阶段,芯片 AI 则达到了高中水平,而解决方案层面的 AI 大致处于初中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潘鹏凯的观点与嘉宾们都不同,认为 AI 已经是博士中的博士了。

潘鹏凯邀请嘉宾们畅想十年后的 AI,其中,SynSense 时识科技创始人兼 CEO 乔宁表示他最希望看到的是通过类脑技术将 GPT 等大模型变成脉冲在端侧部署,实现无所不在的万物智能,而最担心的是人类大脑维度不够,无法彻底理解自身的动力学原理;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赵亮有着类似的想法,希望能够在芯片上存储大模型,实现端侧的 AI 计算,不过他也表示,最不希望看见的是人类过于依赖这些 AI 模型,而导致一些资源浪费、能耗爆涨等负面影响。此外,嘉宾们也就学界与产业界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想法与实施路径。

图丨“圆桌 II 赛博未来”

至此,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峰会圆满落幕。在算力正以超级加速度成为国家、行业、企业竞相争夺的“科技话语权”的当下,中国智能计算行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与正在开拓智能计算技术新未来的青年中坚力量一道,拥抱技术与产业的“中国机遇”。


为你推荐

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将举行 为商用时代揭幕

联想K5 Pro评测:千元影霸影音看点远不止四摄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五阶段:人工智能与融合

共创共享 共商共赢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18日至21日举办

助力机器人创新,建设更美好世界!

重磅!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原来这么“星”光熠熠!